时间:2022/1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都市快报讯离农历春节不到一个月了,树兰(杭州)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朱志坚来到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的一个村子里,看望朱有通一家。

这是一幢两层楼的自建房,一楼客厅里,一家四口的全家福挂在墙上。照片上,朱有通和妻子以及儿子女儿紧紧依偎在一起,笑得很灿烂。

虽然儿子已经不在了,他们还是舍不得把照片换下来。仿佛只要这张照片在,儿子就从未离开过。

半年多前,16岁的儿子朱海鹏突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果,被诊断为脑死亡。朱有通和妻子悲痛之余签下同意书:捐献儿子的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给3个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让2位失明患者重获光明。

儿子心跳骤停后被判定脑死亡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儿子现在已经上初二了。”50岁的朱有通说起儿子,眼眶又一次红了。

年6月23日,朱有通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天他到承包的鱼塘去干活,妻子也像往常一样去厂里上班,儿子朱海鹏一个人在家里。中午回到家时,他发现儿子倒在洗手间地上,没了心跳呼吸,他赶紧打了电话,一边给儿子心肺复苏,一边焦急地等待救护车到来。

不久后到达,紧急医院。遗憾的是,经过一系列抢救,心跳虽然回来了,但由于错过了黄金急救时间,脑死亡状态无法逆转。

“当时无法相信这一切,更无法接受。”朱有通内心深深自责,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他的错,“如果那天我没有去鱼塘干活,或许儿子就不会出事。”

其实在这次意外之前,朱海鹏曾发生过两次意外。一次是上小学六年级时,在学校里突然晕倒,不过马上就醒过来了。还有一次是年夏天,他在游泳馆游泳时突然失去意识,幸亏游泳教练及时发现救回一命。

“那次儿子被救回来,我们真的非常感激那个教练。医院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我们以为儿子没事了,谁能想到一年后会这样……”妻子吴小贞泣不成声。

家人决定捐献器官延续生命

朱有通和吴小贞第一次见到器官协调员朱志坚,医院监护室外。

“他(朱志坚)和我们说起愿不愿意捐献的事,刚开始我们是不同意的。儿子的心跳还在,皮肤摸上去还有温度,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把他‘拆’了呢?”但吴小贞又希望留下些什么,她想起有一次和儿子看电视,里面正好播放的是器官捐献的新闻。当时儿子说,“原来人去世了还能救人,以后如果我不在了,我也愿意捐献。”

最后,是女儿朱梦秋的话让父母下定了决心,“捐献器官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弟弟的生命得到延续。弟弟在世时就那么懂事,他喜欢做好事,肯定也希望能够帮到别人。”

女儿的意见给了父母很大的支撑。在向医生反复确认儿子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后,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朱海鹏的父母和姐姐在“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的家属一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捐献了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

“把儿子有用的器官捐出来,就好像他的心脏还在跳,眼睛还在眨,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捐献了,别的孩子就不会像我们儿子一样了。”朱有通说。

在农村里,很多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器官捐献的行为很难理解与接受。朱有通虽然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几乎没出过远门,但他知道,这次他们一家人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我不在意别人怎么评论,他们或许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我想以后会有更多人理解的。”

从小就是大家口里“别人家的孩子”

儿子走后,朱有通不愿意再去承包的鱼塘干活,因为每次去那里,就会想到儿子出事那天的场景。他开始跑车拉货,每天忙碌一刻不停。“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忍不住想儿子。”

而对吴小贞来说,最难过的不仅是儿子离开的那一刻,而是在这之后的无数个日夜里,可能看到某个场景或某样东西,就会意识到,原来儿子真的已经不在了。

以前朱海鹏寄宿在学校,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回家,他会帮妈妈干家务活,还会把攒下来的零花钱给妈妈买礼物。“他给我买过指甲刀,还买过手套、鞋子。门口的那双黑色短靴,就是前一年冬天儿子买来送我的。我平时舍不得穿,怕穿坏了。”

吴小贞说,“他是一个特别懂事乖巧的孩子。以前每次吃饭,他会帮家人把饭盛好,我们没有到齐,他绝不会自己先吃。每个周末回家,晚上洗完脚他还给我剪脚指甲。天冷时,他会帮我把被窝捂暖了再回自己的床睡觉。”

在村里,朱海鹏从小就是大家口里“别人家的孩子”。懂礼貌,体育好,读书好,乐于助人,每一个见过朱海鹏的人对他的印象都不错。

“村里的老人们说起儿子总是赞不绝口,说我的福气好,儿子这么懂事乖巧。”儿子的好,吴小贞讲也讲不完。

“现在我最怕的就是过周末,还有每一个节假日。还有很多个不经意的瞬间,比如看到别人去上学,我会想到儿子;看到别人工作、结婚,我也会想到儿子。”

“我们知道儿子并没有离开”

这次见到朱志坚,吴小贞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今后能有机会见见儿子的捐献对象,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都行。我不会打扰他们,我只想知道我的儿子还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我们。”

按照规定,器官捐献遵循“双盲”原则,捐献者家属和受捐者互不见面。不过,朱志坚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接受朱海鹏器官捐献的几位医院,进行术后半年的检查。

“你们放心,他们都恢复得很好,从检查结果来看,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其中,两例角膜移植和两例肾脏移植的受体来自省内,肝脏移植受体来自省外,医院成功完成移植手术。”

“只要那些受者都好好的,我就心满意足了。希望他们带着我儿子去他没去过的地方,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

得知几位捐献受者的情况一切都好,朱有通再次掉泪了,“或许哪一天,我们会在某一个地方擦肩而过……虽然不知道那些受捐者是谁,长什么样子,但我知道,儿子并没有离开。”

我省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迄今已10周年已累计实现器官捐献例

器官移植是许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器官来源短缺,很多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失去了生命。

当生命到达终点后,人体器官捐献是延续生命的一种方式。年,浙江省作为全国首批11个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试点省(市)之一,启动实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迄今已经10周年。

从年8月到年12月,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累计例。

“从十年前鲜少有人接受,到如今被越来越多人理解并付诸行动,浙江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迈出了扎实的一大步。”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阮维修介绍,年全省捐献仅2例,到了年以后,每年捐献量都在例以上,年捐献例数为例;截至年底,全省已累计实现器官捐献例。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年以来,自愿登记人员较往年呈现数倍增长趋势,其中年新增自愿登记人员3.4万人,年新增登记4.9万人。目前全省自愿登记身故后器官捐献志愿者已经突破10万人。

近年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履职,在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报名登记、捐献见证、救助激励、缅怀纪念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阮维修主任介绍,为缅怀纪念捐献者,向社会宣传捐献大爱,年,浙江省红十字会启动省本级“生命礼敬”园和“生命礼赞”主题文化公园建设,向伟大的捐献者致敬。

两个园区已于年12月先后完成建设并开园,寓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向所有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缅怀致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2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