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游山器,应该是北宋时代沈括在《忘怀录》中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命名。直到清人李斗记述乾隆时代扬州盛况的《扬州画舫录》中,仍然提到,名士江增有一副亲自设计的“游山具”。关于这件器具,学者孟晖在紫禁城杂志上发表的《携得叠桌好逸游乾隆的活腿文具桌》一文,有如下简述。《遵生八笺》网络图片“清中期乾隆御用活腿文具桌”其实就是明代文人游具中的“叠桌”,似乎应依照当时的习惯命名,改称“清中期乾隆御用叠桌”为是。按照高濂的说法,明代士大夫出游的时候,要携带一大一小两架如此形制的变身折叠桌。乾隆帝画像网络图片出发时,把桌子收合为箱态,不仅便于携带,而且还可以盛装外出所需的物品。到了山间河畔风景如画之地,再把箱子展放成桌,大桌作为餐桌,供宾主围坐,品茗饮酒。从实物上可以看到,叠桌桌腿的长度受限于桌面纵长的尺寸,注定只能形成矮腿小桌,一旦将其置于平地当中,相应的,围之而坐的野游人也只能“席地”,坐在席或毡上,以便凑就桌的高度。因此这小桌的好处在于“用此抬合”,虽然高度有限,终究可以将杯盘酒肴都抬升到一定高度,不仅方便饮食,而且显得文明。《扬州画舫录》网络图片另外一张尺寸更小的小桌则是专设的香几,在其上安放香炉以及插有鲜花的花瓶。对于高濂来说,即使野餐,也不仅要有小巧但舒适的餐桌,还一定得伴有香几,几上要有炉香细细,瓶花影欹!若论生活格调的讲究,真是再也赛不过明代士大夫了!如此推测,作为香几的小桌在收叠成匣时,正可以将花瓶、香炉、香盒等相关器物纳于其中。乾隆御用活腿文具桌故宫博物院藏这个在几与匣之间灵活变身的神奇家具既能承担收贮、搬运的功能,又能承担陈设的功能,绝对是设计史上的最成功方案之一。非常惹人注目的是,“乾隆御用叠桌”的箱内空间通过定制设计,划分得细致而又丰富,通过对于多个套盒、浅屉的巧妙安排,放入了数量惊人的文具、生活小用具、书画、细巧古玩,包括铜蜡烛台及其可拆装的配套灯挡、全套文房用具、冠架、香炉等等,倒像是个能够变戏法的魔术箱。乾隆御用活腿文具桌(叠桌)折叠及展开后放置文具等状态故宫博物院藏把这些琳琅满目的小玩意与沈括游山具、高濂“备具匣”、江增游山具所载物品做对比,就可以看出,乾隆叠桌内的储备不仅在具体名目上与后三者重叠,并且在大方向上更是一致,都是意在把文人在旅途上不可或缺的物品囊括其中。备具匣尤其是备具匣:余制,以轻木为之,外加皮包,厚漆,如拜匣。高七寸,阔八寸,长一尺四寸。中作一替(屉),上浅下深,置小梳匣一、茶盏四、骰盆一、香炉一、香盒一、茶盒一、匙筯瓶一。上替(屉)内小砚一、墨一、笔二、小水注一、水洗一、图书小匣一、骨牌匣一、骰子枚马盒一、香炭饼盒一、途利文具匣一——内藏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锉、发刡等件——酒牌一、诗韵牌一、诗筒一——内藏红叶各笺以录诗。下藏梳具匣者,以便山宿外用。关锁以启闭,携之山游,似亦甚备。所列物件,在乾隆叠桌内几乎都欣然登场。此外还多出不少花色,如绘图器、鼻烟壶、小望远镜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4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