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 十一月的昆城还泛着暖意。 临近正午的时候,太阳明晃晃挂在天上,绵绵密密燥得慌,只得脱了外套搭在手臂上,眯着眼往前走。 话说今儿个城南有些热闹,也不知道是哪家办喜事,小花鼓敲得咚咚响,从一条古老而陈旧的巷子前路过。 巷口泛黄脱落的墙壁上缠着幕墙似的锦屏藤,一簇一簇,竟然还绿得很,丝毫看不出初秋已至的痕迹。从巷口往里瞧,还能看见大片的山茶,十一月的花牡丹,层叠的红色沾着团团白斑,远远看去,漆花似火,上落白雪。 古老的青石板路早已不平,凹坑里积着昨夜的露水,潮湿了墙角的野草。偶有一人踏步而过,不小心踩上一脚,还能溅上一脚尖的湿。 迎亲队伍从这老巷子口路过,伴娘在巷口斑驳的石狮子下面压上一面红包,然后折去一枝山茶,插进了新娘的捧花里。 这是约定俗成的习俗,但凡是这藏春弄里合成的亲事,都是要过这流程的。要是不按着规矩来,再好的亲事最后也是兰因絮果。 这几百年的老巷子像是生了魂一般,明明无风,那锦屏藤却簌簌摇曳,恍似喜送新人远去。 这便是昆城大名鼎鼎的藏春弄,民间俗称“姻缘桥”,说它是桥却又不是桥,只因这巷弄从上往下俯视是一道桥般模样,巷弄里一共九家铺子,各个都是和姻缘相关。这些是从几百年前就流传下来的老字号,无论外面世事沧桑变化,可这藏春弄就像是世外一般,岿然不动,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于是这巷子还是数百年前的模样,披着霜刀雪剑,却明媚如初。 藏春弄号在巷子里倒数第二间,门口挂着吊竹梅,木门漆成了两扇大红,门帘上缠着一卷红线,红线下面坠着一个生了锈的古朴铃铛。那红线颜色鲜艳明亮,丝丝分明,再往上是一方牌匾,古旧得很,上面铁画银钩写着两个繁体大字——“种玉”。 2 “咔哒”一声,有人开了门,露出大半个院子,院子里种满了花,堆堆挤挤在角落里,花色混合着绿叶枯枝,竟也氤氲出一片如云似雾的巧妙花团。 “我去收红包了啊。”门后探出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丫头,约莫二十出头,明眸皓齿,虎牙尖尖,一笑起来露出一对极深的酒窝。 屋里有人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嘤咛两声。 小丫头穿着一件蓝色衬衣,外面套着宽松的毛衣外套,抬脚就往巷子口走去,先是俯身在那丛茶花里数了数,然后从石狮子的爪子底下抽出一个红包,却也不打开,往屁股兜里一塞,脚下一转,到了隔壁巷子口去买早点。 鸡汁馄饨的香气从这头飘到那头,勾得人直犯馋。 谢檐喧抱着抱枕斜躺在布艺的沙发上,眯着眼睛打瞌睡,两只脚赤着交叠架在椅子背上,那白皙精致的脚腕上缠着一圈红色的脚绳,衬得肤色越发净亮。 鼻尖突然闻见一股香气,耸着鼻子往前嗅。 “隔壁李婶家的馄饨,就这么最后两碗了,某人要是还不起床,我就给隔壁曲姐姐送去了。” 话音刚落,沙发上的人倏地睁开眼睛,“诶,别。” 动作极其迅速地把纸碗接过来,囫囵往嘴里塞上一个,烫得表情都失了控,一个劲地呼气。 “红包呢?” 于松韵一瘪嘴,从屁股兜里掏出个红包往桌上一放,“还想着你忘了今天张小姐结婚的事呢。” 谢檐喧抬抬眼皮,“哪能忘?把红包给我。” 于松韵嘴上一边抱怨她已经懒得无可救药了,一边又把红包递到她手上。这也是规矩,“种玉”里牵成的线,无论是媒人钱还是红包,都得谢檐喧亲自打开,旁人沾不得里面的钱,否则是要倒霉的。 谢檐喧大拇指和食指捻着红包的边缘擦过,然后才打开。 张家姑娘和齐家先生是半年前促成的一对,定了婚期之后便早早给谢檐喧来了消息和请帖,只是“种玉”主人是从不参加婚宴的,也只当是走个过场。媒人钱和红包却是不能省。 里面是一张支票,数额不大,但也不少。 “多少钱?”于松韵目光灼灼,勾着身子往前看。 “月底给你发奖金。”谢檐喧把支票对折放进自己的钱包里,然后继续抱着馄饨吃。 “还月底呢,我要回学校复习了,下个月考研,再不复习我怕是要凉。”于松韵泄气。 谢檐喧像是才想起这茬,大惊,“那你走了,我吃什么喝什么?” 于松韵摊手,“西北风吧。” 于松韵是谢檐喧前年招的一个兼职,家里环境一般,她又读的是艺术院校,大学里在外面找兼职,恰逢谢檐喧这里招人,工资也很舍得给,这一呆就呆了两年多。 小姑娘手脚麻利,头脑清晰,很得谢檐喧的喜欢。 “那你考完研究生还来吗?”谢檐喧仰头把碗里的汤喝了个精光,舌尖舔舔嘴角,满脸的惆怅。 于松韵正了神色,有些小心翼翼,有些难以言表。 “不来了,我考了外地的学校。” 谢檐喧叹了口气,把纸碗团巴团巴扔进垃圾桶,趿着布鞋进了里屋,然后从屋里拿出来一张招聘启事。 于松韵抽抽嘴角。 这招聘启事除了把时间划掉了写上了新的时间以外,和两年前一模一样,连上面的油渍都没变。 “这么脆的纸,你还留着?” 谢檐喧拿了胶水给她,“还能用呢。去,贴巷子口去。” 于松韵无奈,恨铁不成钢地摇摇头,嘴里念叨着:“真不知道我来之前你怎么过的日子。”然后便踩着门前的青石板去了巷口。 她前脚刚出门,后脚墙头上就趴上了一个人,长长的头发,厚厚的齐刘海将将到眼皮上。 那人撑着下巴居高临下地看着谢檐喧。 “眉色浓亮,面色红润泛桃,眸色含水,两腮染粉。”她顿了顿,“老谢啊,你这是要走桃花运的面相啊。” 谢檐喧斜睨她一眼,“这话我一天能听你说八百回。” “来我这儿都是来算姻缘的,我要看着那人桃花运将到才说这话的。”墙上的女人来了兴致,“要不,我给你算一卦吧。” 谢檐喧抬了手,“别,曲大小姐,少打我主意,藏春弄里的人你不许算,规矩忘了?” “没劲。”曲闻溪翻了个白眼,从墙头一跃而下。 于松韵规规整整把招聘启事贴好,听见手机短信声响。拿出来一看,银行账户里到了三万块钱,工资加奖金,还翻了一倍,谢檐喧真够大方的。 临到要走了,她有些难过。 谢檐喧这人除了有些懒,其他的都很好,对于松韵也好,人也大方。 只可惜了,聚散终有时。 年轻的小姑娘在藏春弄巷子口故作老成地叹了口气,然后拍拍手往里去了。 3 于松韵周日就收拾行李,搭着曲闻溪的顺风车回了学校。 临走的时候,谢檐喧难得出了门送她到藏春弄口。 “要记得吃早饭,中午不想做饭就到隔壁蹭蹭,要勤洗衣服,多晒太阳……”于松韵抱着谢檐喧哭哭啼啼,也不知道这一走什么时候还能回来。 谢檐喧抬手捋了捋她的后背,“别哭了。” 这人连安慰都这么干巴巴。 一点情趣也没有。 于松韵鼓了鼓嘴,“我走了。” 谢檐喧在巷子口站了很久,有些惆怅,然后想了想自己的晚饭,更惆怅。 藏春弄的巷子里倏忽吹来一阵穿堂风,秋风冷瑟,吹得谢檐喧打了个寒颤。 午饭是在隔壁大排档里吃的,耳边是喧哗的城市声音,路上浮着尘世烟火的气息,这便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样子了。 结了账,染了一身的油烟味,谢檐喧打了个小小的饱嗝,回了店里。 “种玉”的大门已然半开着,门口站了个看上去约莫五十的女人,头发依然黑,只是鬓角夹杂着花白,在脑后梳成一个圆圆的发髻。 谢檐喧走近。 女人回头,谢檐喧才看清她的脸,女人目光柔顺,可精气神足得很,往那儿一站就是精精神神的一个阿姨。 她捏着手包,有些忐忑,“请问您是这家店的老板吗?” 谢檐喧不着痕迹地将那女人上下打量了一道,推了门进去,“我是谢檐喧……” 她话音还没落,女人一个箭步上前钳住她的双臂,“谢老板,帮帮忙吧!给我儿子介绍个对象吧。” 谢檐喧被她的动作扑得往后一仰,抬手把她隔开了些,“阿姨,有话好好说,有话好好说。”脚下急忙往后退了两步,挤出一抹尴尬的笑意,“进去聊吧。” 客厅里被于松韵走前打扫得干干净净,谢檐喧请了女人进屋,烧着开水,泡了杯红茶给她。 红茶内质香气浓郁高长,似蜜糖香,又蕴藏有兰花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叶底嫩软红亮,幽幽的白雾从杯沿飘出来,似是要迷了眼一般。 女人有些急切,坐在椅子上磨蹭着,目光一直死死黏在谢檐喧身上,恨不得看出个洞。 谢檐喧却不急,悠悠然往对面一坐,跷起个二郎腿,靠着椅背,模样闲适。 “您贵姓?” “免贵姓赵,谢老板,我今天……”女人急急开口。 谢檐喧却递了她一个别急的笑容,“慢慢说。” 赵阿姨像是得了允许,噼里啪啦一顿像倒豆子似的。 “谢老板,我今天来就是想来给我儿子登记一下,让您帮我儿子介绍个女朋友。不瞒您说,我儿子啊,今年已经快37了,之前谈过几次恋爱,但是现在一直单着,我着急啊。”赵阿姨说着,身子往前倾了倾,“你说一直单着也不是个事,到现在也不肯定下心来,眼看着他年纪慢慢大了,我看着那些老朋友一个两个都开始抱孙子,我这心里啊,是真急。” 谢檐喧抬抬眼皮,轻轻吹了吹杯子里的热气,热气一散,就露出一双意味不明的眼睛,黑漆漆的,定定在那儿看着你,能看得人心里直发毛。 赵阿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仿佛找到了个宣泄的出口。 谢檐喧听着女人喋喋不休,轻抿一口红茶,淡薄的唇瓣上染上一抹湿意。 骨瓷的杯子被她“咔哒”一声,放到桌上,这声音很轻,但却成功地阻止了女人的絮叨。 她有些不安,惴惴地抬头。 “阿姨,我这里需要他本人来登记,我必须见到他本人,聊过以后才会确定能不能登记。”谢檐喧十分官方地开口。 赵阿姨有些急了,“怎么就非要本人来?我儿子很忙的,我来不行吗?” 谢檐喧拨了拨手指头,“如果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了,那也不用来这里找女朋友了,反正,都是浪费时间嘛。” “诶,谢老板,我不是这个意思……” 谢檐喧抬手打断女人,依然客气,“我只有见过本人,才能准确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伴侣。父母的眼里,儿女都是自带光环的,不能一味听信。也是对你们负责不是?” 赵阿姨有些为难,眉心重重蹙起来,攒出深刻的岁月痕迹。 “您再急,也得先回家跟他谈谈。”谢檐喧起身,收了杯子,“‘种玉’的规矩,必须本人自愿。” 谢檐喧说得柔和,可话里的重压却不打折扣,赵阿姨生生坐在那里,不再讨价还价。 隔壁的曲闻溪养的泰迪突然一阵叫唤,打破了一屋的沉寂。 女人挤出一抹笑,“好,好……我回家跟他先说说。” 寒潮来袭,秋风起,屋檐下的吊竹梅晃了两晃。 谢檐喧笑着送赵阿姨出去,看着她慢慢离开,末了轻叹了口气,她的声音从屋里飘出来,明明隔着距离,但字字清楚明晰,就像是在她耳边说话一般,语气明明柔和,却又带着强压与威慑。 “赵阿姨,不可以撒谎骗我,要守规矩,对您儿子,才有好处。” 赵阿姨的背影微僵,却始终没有回头。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3350.html |